65%消费者自认金融知识不够,“扫雷行动”开课
金融消费者素养的提高迫在眉睫。
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金融消费者教育现状与展望》报告(下称“报告”)称,目前我国有大量消费者金融素养不足,近65%的消费者意识到自身金融知识不够。消费者难以识别金融风险是非法集资、欺诈销售、电信诈骗等事件频发的诱因之一。
9月25日,蚂蚁金服宣布开启针对消费者金融安全教育的“扫雷行动”,支付宝和网商银行、媒体志愿者将在未来两年内,通过“扫雷行动”金融消费者保护计划,把金融知识送到100个乡村、100个工厂、100所学校和100个社区,通过对公众提供金融安全教育,降低其遭遇金融犯罪的风险。
“扫雷行动”开启金融安全教育
尽管金融消费者素质在逐步提高,但依然存在不少地方需要改善与弥补。
25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指出,金融消费者素质目前存在三点问题,首先,目前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风险识别方面;其次,数字金融加大了风险识别及防范的难度。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降低了金融消费的门槛,也使更多人暴露在金融风险当中。这部分人大多信用素养低、抗风险能力差,带来了金融消费者教育和安全保护问题同等量的提升。所以,我们面临一个崭新的环境,按照以往的思路或者方式很难解决现在的问题。”曾刚称。
第三,曾刚还表示,教育的有效性也值得探讨。“过去很多金融消费者相关教育非常零散,不具备持续性和系统性。另外,金融教育理念尚存误区,针对性也略不足,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加入到金融消费者教育与保护过程中。在“扫雷行动”启动仪式上,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宣布升级“支付宝天下无贼”计划,在延续13年前的“被盗全赔”承诺基础上,新增两项内容:一是针对消费者金融安全教育的扫雷行动;二是协助监管机构、警方打击互联网犯罪的“天朗行动”,力求从用户教育、行业共治、保障兜底三方面入手全面保障金融消费者安全。
“金融消费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应从下面三点来开展工作。第一、坚持金融为民,教育为先;第二、坚持多措并举,注重实效;第三、坚持多方联动、久久为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在“扫雷行动”发布上表示。
电信诈骗防治重点从“防盗”变“防骗”
同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中国电信网络诈骗分析报告》(下称《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显示,电信网络诈骗整体呈现出犯罪手段多样、骗术翻新快的特点,并且目前案件多发、高发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同时网络类诈骗发展迅猛。报告还预测,农村地区人群或将成为防诈骗的重点关注对象,而未来的防治重点也将从“防盗”转变为“防骗”。
从目前已发的案件来看,电信诈骗犯罪波及的地域范围遍布全国,东部沿海省份以及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城市是电信诈骗犯罪的重灾区,还在不断向中西部地区蔓延。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广东受诈骗网站攻击32万次,位列第一;其次是北京市,受攻击30万次;第三名是上海市,受攻击13万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渐多,诈骗分子的诈骗对象也从原来的“漫无目的”,逐渐发展到现在的“精准诈骗”。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成为各种精准诈骗的上游支撑产业。
《分析报告》指出,在众多诈骗手段中,如机票退改签诈骗、冒充电商平台客服退款诈骗、冒充熟人诈骗等,均是诈骗分子根据网上买来的详细身份信息,量身定制诈骗脚本实施的精准诈骗。
针对机票退改签诈骗等16种最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分析报告》总结出了九种远离诈骗的方法。具体包括:一,不要轻信亲友遭遇不测的说辞;二,异常信息要向相关部门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三,公检法机关机关不会在电话中办公;四,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中的“熟人”;五,在网络上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六,投资者应该在正规的投资网站进行投资,天上不会掉馅饼;七,退款操作应在网购平台中进行;八,不点击非官方的链接;九,不要轻信短信中的内容,更不要点击短信里的不明链接,以严防钓鱼网站,或者手机被植入木马。
同时参会的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祝礼表示,针对消费者教育,一是要帮助消费者丰富金融消费知识,让他们认识这些雷,强化消费者的合同意识、审慎意识。二是要帮助消费者提高安全意识,使消费者进一步增强辨别这些雷的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要帮助消费者提高依法维权能力,消除这些雷。
来源: 第一财经
下一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