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监管全面封堵ICO
文/时代财经 唐汪凯
自去年监管全面禁止ICO、虚拟货币交易之后,国内相关项目纷纷出海,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时代财经注意到,在经历一段沉寂期后,此前被严厉打击的违法行为正改头换面,似有卷土重来之势。而与此同时,此现象已引起监管重视,新一轮整顿已经开启。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下称“举报平台”)在互联网金融举报范围中,新增“代币融资发行”的举报内容,ICO等违法行为开始接受全民监督。此外,监管还从封禁相关公众号、限制支付账号、禁止开展宣传活动等多方面打击违法行为,防范虚拟代币融资发行等违法行为死而复生。
围堵代币融资发行
据了解,举报平台新增的有关代币融资发行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六大块:明确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直接或间接为代币发行融资和“虚拟货币”提供账户开立、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产品或服务;承保与代币和“虚拟货币”相关的保险业务或将代币和“虚拟货币”纳入保险责任范围;其他使用“币”的名称开展的非法金融活动。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举报内容,基本囊括了虚拟货币领域的所有违法情形,可以认定从事任何与代币有关的活动均属于违规。而设立举报渠道的做法,表明监管要化被动为主动,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做到全监管覆盖不留死角。
值得关注的是,新设举报渠道只是监管此轮整治行动中的一环,多管齐下、全方位围堵代币融资发行等违法行为正在进行中。
就在上周,多个区块链媒体公众号被腾讯方面封禁,封号原因为“账号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已被责令屏蔽所有内容并停止使用”。腾讯方面在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存在宣传、诱导以及炒作各类虚拟代币价格的情形,故对其作出封号处理。
封号可看做此次整治行动的开端。据相关报道,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小组办公室将持续对提供虚拟代币融资发行信息的平台做出必要管控,实时封堵。其中就包括不排除扩大监测范围,对发现的境内ICO及虚拟货币交易场所网站、公众号,以及为上述活动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公众号、自媒体及网站,及时予以关闭和查封。
支付结算端的清理整顿力度也在加强。据悉,近期央行约谈多家知名第三方支付机构,要求其严格落实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相关业务的要求,并指导相关支付机构加强支付渠道管理、客户识别和风险提示,建立监测排查机制,停止为可疑交易提供支付服务。
违法行为遭线上围堵,线下同样受到限制。日前,北京市朝阳区金融社会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州市开发区金融局已先后下发通知,禁止辖区内商场、酒店,宾馆、写字楼等地承办虚拟币推介活动。
可以看出,从线上到线下,从信息渠道到支付渠道,一张围堵虚拟代币融资发行违法行为的大网已经全面铺开。
打击ICO更需长效机制
事实上,打击ICO、虚拟货币交易等违法行为并不是新鲜事,新一轮行动只是前续监管整治的延伸。而遏制违法行为的持续、肆意发展,则需建立长效机制,以实现全周期覆盖式监管。
2017年9月4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代币发行融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打击ICO、虚拟货币交易的大幕由此拉开。
此后,国内虚拟货币交易所纷纷关闭或逃离,通过将注册地、服务器等迁至海外来规避国内监管,一些不法分子还通过租用境外服务器搭建网站,实质面向境内居民开展活动,并远程控制实施违法活动。
金丘区块链研究院院长洪蜀宁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自去年“九四”公告后,很多ICO项目和交易所纷纷出海,未出海的项目也都按照监管要求完成了清理,应该说相关监管是有效的。但由于世界上很多国家对虚拟货币和ICO持宽容甚至鼓励的政策,这些出海的项目获得了合法的海外身份,再以这样的身份回到国内进行宣传和营销,这样的做法具有很大的蒙蔽性。
而另一方面,跨国界、互联网化的交易传播,也给监管带来了不少困难。“在互联网国际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某种意义上虚拟货币已经超越了国界的概念,单个国家想实现对ICO、虚拟货币的绝对控制是不容易的。”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翰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称。
但江翰同时认为,一些虚拟货币,特别是空气币、问题币,其本质更像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是彻底的金融骗局,尽管监管起来有困难,但十分有必要。
相较第一轮监管,新一轮整治在方式上更为丰富。
洪蜀宁告诉时代财经,封禁账号、限制支付渠道等监管手段是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对打击相关违法行为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将普通民众与境外的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等信息进行了有效的隔离,对国内的违法分子也起到了威慑作用。“但是,由于这些项目在境外是合法的,国内的一部分人可以采取种种手段接触并参与交易,因此并不能彻底杜绝此类现象,但总体风险是可控的。”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