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移动支付可促进中国家庭消费增长16%
10月11日,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等发起的“数字金融开放研究计划”发布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移动支付不仅促进了居民消费,且推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
据介绍,这项研究的数据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通过最新数据分析发现:移动支付可促进中国家庭消费增长16.01%,与此同时,显著改变了消费结构,使得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比)降低1.65%,教育、文化、娱乐等发展型消费大幅增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移动支付使得农村居民及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增速及消费升级趋势反超了城市居民及高收入群体。
香港大学冯氏讲席教授、亚洲环球研究所主任陈志武表示,这一结论对研究中国目前的经济转型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他对于移动支付近年来在中国及全球的普及印象深刻,他发现移动支付对教育水平较低、中低收入、农村地区等长尾人群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他表示这一结果出乎意料。
“移动支付在中国的迅速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家庭的消费习惯。移动支付为电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降低了线下交易成本,带来了消费便利。因此,移动支付不仅带动了消费总量上涨,也改变了家庭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升级,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导这项研究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分析说。
研究显示,从城乡差异来看,在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使得消费增长22.10%,城市地区为12.79%;在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使得恩格尔系数降低2.28%,城市地区为1.20%。相对于城市家庭,移动支付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
而从收入水平差异上看,对低、中、高收入组家庭,移动支付分别促进消费增长22.81%、16.50%和6.04%,与此同时促进恩格尔系数降低1.16%、1.73%和0.70%。移动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促进作用明显,对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来源: 新京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