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场景化体验:银行布局消费金融市场需深耕细作
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显然,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扩大内需在当下无疑有重要意义。
消费需求的升级,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消费金融市场蓬勃发展也是大势所趋,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大有可为。
应当指出的是,适应消费升级和变化发展的需要,要求银行业改变过去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树立消费金融创新思维,以丰富消费金融的内容,不断完善消费金融层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那么,当前银行业发展消费金融还存在哪些难点和问题?银行业该如何发挥促进消费升级的“催化剂”作用?
为此,本版今日推出一组特别报道,希望通过业内人士和专家的分析,从多个角度就金融如何更好促进消费升级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确定适应群众需要促进商品消费和文化旅游的措施,更大释放最终需求潜力。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投资增幅下降、出口动力不足的当下,刺激消费成为稳定经济的中坚力量。
银行作为承担金融服务职能、信用中介职能和信用创造职能的传统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传统金融机构住户消费贷款总额在2013年至2018年的5年间复合增长率高达23.84%,其中,短期消费贷款的增长率在2018年有所回落,但仍保持高于长期消费贷款增长率的趋势。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消费金融市场空间广阔,银行应发挥比较优势,在传统零售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将客户重心进一步下沉,同时拓宽场景合作,构建全方位获客体系,深耕细作消费金融业务。
银行发力消费金融
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型,消费正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消费金融也逐渐成为各银行及互联网机构角力的主战场。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加快零售转型步伐,从信用卡、一般性消费信贷等领域发力,充分挖掘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客户需求,提升业务收入,增强客户黏性。
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9)》显示,2018年,国内银行卡的发卡量为78.3亿张,较上年增长11.4%。信用卡发卡量9.7亿张,同比增速为22.8%;信用卡活卡率达到73.2%,人均持卡量0.7张,两项指标均处于历史高位。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信用卡已成为零售银行业务发展重点,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较为成熟,并在客户规模、产品创新、综合收益等方面处于业内领先地位。
在信用卡等业务的带动下,银行零售战略转型初见成效。工行董秘官学清表示,大零售战略在工行执行的效果越来越好,已成为工行经营利润提升的“压舱石”,其营业贡献占比远超40%。去年全年新增个人客户4000万户,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拓展消费场景面临挑战
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主要由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大型电商巨头以及垂直细分领域的互联网平台共同构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银行应基于自身的比较竞争优势开展消费金融业务。
业内人士称,银行在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时具备三大优势:第一,银行存量客户多,具有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第二,银行资金实力雄厚、资金来源稳定、资金成本低;第三,银行金融风控经验丰富且审批模式比较成熟,在风险控制及定价方面能力突出。
“银行的最大优势在于有庞大的个人和企业客户群体、可靠且相对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强大的金融科技实力以及优质的战略合作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甄新伟认为。
但与此同时,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也存在场景构建、客户体验等方面的短板。值得关注的是,消费场景的丰富程度决定消费金融业务的成长速度,而消费场景单一正是当前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时面临的最大挑战。
“消费场景是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重要依托载体。为解决消费场景覆盖率与渗透率问题,一些银行主动开展‘引入式’的消费金融业务,如自建电子商城,专门针对某类消费群体深度研发消费金融产品。同时,一些银行广泛寻求外部合作,如与拥有大量个人客户的大型企业、各类电商、平台服务机构以及各类机构合作,开展‘嵌入式’的消费金融业务。”甄新伟表示。
需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触角
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丽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场景层面,银行应继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在开展跨界合作的同时,商业银行可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开发农村金融业务场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向农村地区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在渠道层面,积极利用直销银行和线下网点,构筑线下、线上互为补充的网络体系,打造开放融合的跨界合作平台,更好地满足客户综合金融需求。
都说消费金融是“场景为王”,而消费场景多元化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助力。
“数据维度是银行采用金融科技服务消费者时需要面对的关键性问题。”甄新伟表示,“数据维度越丰富,银行就可以更科学地对客户‘画像’,更有效地识别客户风险特征。要增加银行的数据维度,一种方式是‘由内向外’,即银行以个人客户及其账户为出发点,采集客户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信息;另一种方式是‘由外向内’,即银行围绕客户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应用场景,加强与外部伙伴或渠道合作,实现相关数据信息采集,从中提炼评判客户的有价值信息。当然,银行要注意保护客户的个人隐私。”
此外,有专家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消费者对定制旅行、健身美容、继续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日渐增多,且对品质的关注日渐提升。在产品层面,商业可围绕健身、教育、医疗等需求,开发相应的消费金融产品,丰富产品体系,满足客户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来源: 金融时报
下一篇
>>
发表评论